位置:中冶有色 >

> 線上活動

> 團體標準制定

活動倒計時:
*
-
*
小時
:
*
分鐘
:
*
工作原則
為規范推進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標”)—制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團標管理規定》和聯盟相關的管理規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堅持團標先進性原則。根據市場和創新需要,聯盟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標準,團標應具有適合市場需要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二)堅持成熟立項原則。為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創新成果轉化需求,團標提案應在科學研究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經過深入調查分析、實驗論證。鼓勵技術成熟的項目提出立項申請。
(三)堅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在團標制定工作中,要簡化優化審查審批程序,合理把控標準質量關鍵點,提高團標的制定的工作效率,縮短團標制定周期,加快對市場的響應速度。
展開+
收起+
職責分工
(一)聯盟
1.聯盟秘書處受理和初審團標草案;
2.團標征求意見材料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3.批準和發布團標;
4.協助組建團標專家庫/專家委員會;
5.草擬聯盟團標業務計劃及規章制度等;
6.組織開展團標立項評審論證工作;
7.組織推進團標制修訂工作;
8.組織標準宣貫培訓、實施評估及認證等;
9.承辦立項論證會、送審稿審查會;
10.積極推動團標國際化。
(二)團標起草單位
1.組織開展團標預研及必要的實驗驗證;
2.提出團標立項申請;
3.編寫團標草案、編制說明及相關附件;
4.向標準各利益相關方征求意見。

展開+
收起+
工作流程
聯盟團標制修訂工作包括標準提案、立項、起草、征求意見、送審、批準發布、標準實施和標準復審等八個階段。
(一)提案階段
1.團標起草單位向聯盟報送“聯盟團體標準制修訂項目立項申請書”,同時附上“標準草案”及相關論證材料。
2.聯盟初審合格的團標提案。
(二)立項階段
1.組織3位專家對立項申請材料進行立項盲評。2位及以上專家評審同意立項的,方為通過盲評,可進入下一步立項論證會環節;反之,未通過盲評,終止立項。
2.通過盲評的立項申請,由聯盟組織召開標準立項論證會。
立項論證會,一般由5-7名專家組成,對于標準的必要性、可行性、政策符合性、技術先進性、標準協調性等進行論證。會議應形成會議紀要并明確給出“通過”、“未通過”或“補充論證”的結論;
對于標準草案成熟、標準技術內容確定依據充分、在預研階段已廣泛征求各相關利益方意見或經過各相關利益方權威專家評審會的,以及亟需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標準提案,可根據論證專家意見啟動聯盟標準制修訂加速程序。
3.對于通過立項論證的提案,聯盟按照程序經批準后,發布聯盟立項公告,并發至起草單位;對于未通過立項論證和需補充論證的提案,通知提案單位不予立項或重新補充論證。
(三)起草階段
1.起草單位根據立項論證會議專家意見修改完善標準草案,進行必要的試驗論證,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四)征求意見階段
1. 聯盟登記核驗起草單位提交的標準征求意見函、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等征求意見材料,組織起草單位向標準各利益相關方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一般不少于30日。
2. 聯盟通過網站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3. 起草單位匯總處理征求來的意見,形成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修改完善標準草案形成標準送審稿。
(五)送審階段
1.聯盟登記、核驗標準草案送審稿、編制說明、意見匯總處理表等送審材料;
2.聯盟組織標準送審稿標準化形式審查。對于通過標準化形式審查的,方可進入送審稿審查會或函審環節;未通過標準化技術審查的,將送審材料退回起草單位修改完善再重新提聯盟。
3.聯盟主持召開標準送審稿審查會或函審。
采用會審方式的,一般邀請7~9名專家參會;出席會議專家3/4以上同意方為通過;要求形成送審稿審查會會議紀要。
如采用函審方式,參會專家應填寫函審結論表和投票表決單,3/4以上專家同意方為通過。
4.起草單位根據送審稿審查會專家意見,修改完善標準草案形成標準報批稿。
(六)批準發布階段
14.聯盟登記、核驗標準提交標準報批稿、編制說明、會議紀要、意見匯總處理表、專利處置聲明(若涉及專利)等報批材料;
15.聯盟將報批材料分送給送審稿審查會專家組組長或1名函審專家,確認標準報批材料落實專家意見和建議情況;
16.聯盟對報批材料進行審核、發放標準編號報促進會,并將相關標準制修訂資料進行歸檔不少于10年。
17. 聯盟按照相關程序審批標準,發布標準公告。
(七)標準實施階段
1.推薦團標被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采信;
2.聯盟組織團標宣貫培訓及推廣認證等工作;
3.受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委托,依據法定職責對聯盟標準的制定進行指導和監督,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八)標準復審階段
1.對于已發布實施5年的標準,聯盟組織復審;復審形式可以是會審也可以是函審,一般要邀請相關領域7~9名專家,復審專家需填寫復審結論單,給出具體的復審結論:繼續有效、修訂和廢止; 
2.促進會審議批準復審結論,在網站發布復審公告。

在團標制定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對以上工作流程做適當的調整,以確保團標制定的工作原則得到落實。
展開+
收起+
問題說明
《標準化法》自2018年1月1日實施以來,團體標準被明確賦予法律地位。我國社會團體尤其是學會、協會、聯盟等技術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據市場和創新需求,制定、發布了一批團體標準。這些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家、行業標準的相關空白,促進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高了企業生存力乃至進軍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F將團體標準的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國家標準體系結構
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國家鼓勵采用推薦性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批準發布或者授權批準發布。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對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推薦性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團體的規定供社會自愿采用。企業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制定企業標準,或者與其他企業聯合制定企業標準。2018年開始實施的新《標準化法》明確“強制性標準守底線、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補遺漏、團體標準搞創新、企業標準強質量”的標準化改革趨勢。
)、團體標準的特點優勢
一是團體標準制定程序社會團體自定、制定周期短,可與自主核心技術結合緊密, 在核心專利上擁有足夠的覆蓋性,有助于提高會員單位的產業地位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團體標準作為一種規范性技術文件,在產業創新發展中,能夠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市場準入門欄,引領企業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團體標準經過實踐提升,還可以上升成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是國際標準,為會員單位進軍國際贏得先機,有助于樹立國際品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團體標準的編制修訂
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標準提案、立項、起草、征求意見、技術審查、批準發布、標準實施和標準復審等八個階段。原則上,未通過或者未進行前一項階段程序,不得進行下一階段程序。團體標準從立項公告下達到批準發布大致需要9月~12月。對于標準草案成熟、技術內容確立依據充分的標準提案,根據專家意見可以啟動加速程序,在6個月內完成報批。
各團體標準的起草單位,可自行組織編制團體標準草案。團體標準草案完成后,報聯盟秘書處初審,初審合格后轉送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進入團體標準編制修訂程序。
)、團體標準的批準發布
團體標準審查完成后,由聯盟按規定程序履行審批和發布工作。聯盟和團體標準起草單位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還要加強對標準實施工作的推動及實施情況的反饋評估,切實發揮團體標準效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展開+
收起+
活動組織
為了切實做好團體標準制定這項工作,確保團體標準編制工作質量,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開展團體標準工作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制定了完整的工作方案,并成立了推進工作的團體標準制定實施工作組。工作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郭學益  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理事長

副組長:馬世光  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常務副理事長
成   員:(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 偉 湖南有色環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程芳琴 山西大學 
董發勤 西南科技大學 
杜冬云 中南民族大學 
關紹康 鄭州大學 
何勁松 長沙華時捷環??萍及l展股份有限公司 
黃忠民 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金貴忠 五礦集團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
李 貴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會泉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梁春來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廖春發 江西理工大學
劉福春 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潘存翔 新疆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學會)
錢曉龍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曲勝利 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 
權學軍  重慶理工大學
唐尊球 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王成彥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 
魏國生  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許開華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楊 斌 昆明理工大學 
張一敏 武漢科技大學 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全法 常州工學院 

工作組秘書:劉存利  文 玉  程 波  黃旭苗  
展開+
收起+
表格下載


附件下載:團體標準立項申請表

展開+
收起+
標簽:
團體標準制定
分享 0
         
舉報 0
收藏 0
反對 0
點贊 0
天津中環電爐股份有限公司
宣傳

首頁

在線客服

公眾號

電話

頂部
咨詢電話:
010-88793500-803